超八成上海人知道保健品不能代替药品、发烧不能打疫苗
原标题:超级八成上海人知道保健品不能代替药品,发烧不能接种疫苗
今天下午,上海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和市健康促进中心举办了第29届上海“健康教育周”闭幕式和“健康跳舞生活”主题。最新消息显示,2018年上海市民的整体健康素养水平为28.38%;上海市二,三级医疗机构门诊健康教育综合活动指数为8.14,呈稳步上升趋势。上海将以新上市的“上海健康质量72条”为核心,根据上海市的特点,营造健康生活和健康行为指南,实现“上海市居民健康素养水平40%”的目标到2030年“。
公民健康素养:整体水平在上升,仍然缺乏“常识”
自2008年以来,上海已连续11年开展健康素养监测。 2018年,上海市居民健康素养总体水平为28.38%,比2017年绝对值增加3.02个百分点,但慢性病防治,基本医疗和传染病预防仍存在不足。
在预防和治疗慢性病方面,超过一半的公民不了解吃大豆食品对健康和心血管疾病有益。豆类可以增加优质蛋白质的摄入量,防止过量食用肉类的不良影响;超过40%公众不了解运动对健康的益处,包括保持适当的体重,预防慢性疾病,缓解心理压力和改善睡眠。超过一半的公众不了解高血压患者定期自测血压的重要性。
在基本医疗方面,超过四分之三的公民不知道肝脏是具有解毒功能并且可以分泌胆汁的人体重要的消化器官。近60%的市民不知道“OTC”标志是非处方药,可以在没有医生处方的情况下购买;超过一半的公民不知道基本的国家公共卫生服务是在初级卫生保健机构进行的,可以免费享用。
在预防传染病方面,60%以上的公民无法妥善应对自己的咳嗽和打喷嚏。他们不知道应该用手帕,纸巾或肘部遮住鼻子和鼻子。超过40%的公民不知道国家提供免费的禁毒。结核病药物用于治疗结核病患者。然而,88.7%的公众知道孩子发烧时不能接种疫苗。
超过50%的公众不知道母乳喂养可以减少婴儿的生病;超过30%的公众不知道碘缺乏影响智力和成长;超过50%的公众在购买包装食品,保质期,营养成分表和制造商信息时不知道包装上的生产日期。数据显示,86.9%的公众已经知道健康食品不能代替药品。
门诊活动指数:健康教育融入临床“渐进气候”
2016年开始对上海市二,三级医疗机构门诊健康教育综合活动指标进行评估,旨在全面把握中,三级医疗机构门诊健康教育的基本情况。 2018年,上海市二,三级医疗机构门诊健康教育综合活跃指数从2016年的8.14和2017年的8.04继续增长,为8.14(共10)。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和上海普陀区中医医院在三级医院和二级医院综合排名中名列第一。在新媒体健康教育的影响方面,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和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同仁医院在三级医院和二级医院微信公众号指数评价中排名第一。评估发现,上海市二,三级医院可以将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完全纳入临床诊疗服务和重点疾病预防和治疗,但健康教育材料和患者健康教育满意度仍存在一些不足。
“上海72”:“看看天气,地下气体和人气”
上海健康促进中心根据“国民健康素养66”修订并增加了新的参赛作品,最终形成了《上海公民健康素养核心信息72条》(“上海健康素养72”),并正式发布。
与“国家66”相比,“上海72”的主要变化是修改2和增加6.在这方面,上海健康促进中心主任顾慎兵解释说:首先,健康融入生活,我们必须学会“看天气”。——上海两个增加中的两个与天气有关:一,“高温,防暑,防暑”,上海夏季有很多炎热的天气,中暑和热射击发生,所以提醒市民,特别是户外操作人员和老年人,及时了解防暑知识,避免事故发生。第二,“戴口罩可以减少烟雾对人体的伤害”,近年来,上海的雾霾天气频繁发生,市民并不知道需要采取防护措施,如戴口罩。
其次,提示还必须“地面燃气”。上海的两项修正案涉及儿童意外伤害:一是增加“减少道路交通伤害”中的“儿童安全座椅的设备和使用”;第二是“加强护理,防止儿童接近危险水域,防止溺水”。由于对上海儿童意外伤害的流行病学分析发现“跌落”占40%并且必须提醒,因此增加了“预防高跌倒”。此外,回顾近年来上海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上海72”增添了新的突发事件。 “当发生拥挤的踩踏时,应根据当时的情况选择正确的逃生方法。”应加强对此类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响应能力。
目前,虽然上海居民的健康素养水平高于同期国家水平,但在疾病预防方面仍存在一些不足。 “上海72”还增加了相关内容:在传染病的情况下,添加“手足口病主要通过食物,鼻子和鼻子的水滴和接触传播,症状出现及时看医生,并在家休息“,手足口病是上海儿童流行的春季较为常见,如果治疗不及时或治疗不当可导致死亡,就要普及日常预防知识。对于慢性病,上海增加了两篇文章:“遵循医生的建议,预防心脑血管疾病,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 “了解中风的快速识别和反应,以及冠心病发病的主要表现和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