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的传人(布鲁斯)口琴谱
龙的传人(布鲁斯)口琴谱该歌谱演奏者为侯德健,歌曲名称为龙的传人,歌谱类型为口琴谱。《龙的传人》是台湾作曲家侯德健于1978年12月16日创作的作品,由台湾男歌手李建复演唱了这首歌,随后经香港歌手张明敏演绎,歌曲传遍中国,而龙的传人也成为中国人的民族别称。
1978年美国与台湾当局“断交”,当时正在台湾政治大学读书的侯德健对周遭的“悲情”不以为然,在他看来,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一直被悲情笼罩,受外国人牵制,他愤怒于这种懦弱的悲情,写下了《龙的传人》。“
海峡两岸的矛盾冲突是兄弟之间的纷争,容不得外国人在其中挑拨离间、渔翁得利。”侯德健回忆起创作初衷时表示:“它当然是一首爱国歌曲,宣扬的是民族主义,只不过,我的爱国与民族主义与许多人的想法是不一样的,和当时的台湾当局更是大相径庭。
当时,正值台湾校园民歌浪潮的高潮,侯德健是其中的重要人物,《龙的传人》很快在以挖掘校园民歌著称的新格唱片录制完成,由李建复演唱,推出后立即成为热门歌曲,被迅速传唱。
国民党政府于是也大力推广,十天后,台湾《联合报》刊出歌词全文,原词中“四面楚歌是奴才的剑”被改为“姑息的剑”。
侯德健感到哭笑不得,他认为,被修改的原因是,有人认为“奴才”二字过于敏感,对鼓舞士气不利。
《龙的传人》诞生后不久,宋楚瑜在成功岭向正在军训的学生演讲,题目干脆就叫“龙的传人”。对于《龙的传人》,宋楚瑜在原词第三段后面又加了一段,以表达自强不息的斗志。
歌词里添加了“处变不惊”、“庄敬自强”的词句,当局官员通过唱片公司传达了修改的意图,侯德健明确表示“无法接受”。
宋楚瑜没有甘心,先是叫人把侯德健、李建复请到办公室,对两个年轻人的创作进行了一番表扬,然后又请侯德健的老师和长辈们吃了一顿饭,席间提出想让大家一起帮助劝说侯德健修改歌词。
侯德健的师长们当场反过来劝宋楚瑜,如果非要表达另外一层意思,不如另找人写歌。由于侯德健拒绝按照宋楚瑜的意思对《龙的传人》进行修改,很快,台湾“国民党文化工作委员会”(简称“文工会”)开始派人出面游说,邀请他写一首《三民主义统一中国大同盟歌》,还定好了演唱者邓丽君。当时尽管“文工会”没有强人所难,但他也没敢当面回绝。
1983年3月,侯德健申请到香港参加抗议日本修改教科书的示威活动,被台湾有关部门拒绝。此时,“文工会”传来消息,侯德健把这件事告诉了外公,外公说怕是“鸿门宴”。
侯德健由此下定决心出走台湾,从此《龙的传人》被台湾当局禁止在任何场合公开演唱,直到1987年台湾宣布“解严”后才失效。
来到北京后,侯德健被安排在王昆领导的“东方歌舞团”。那几年,他曾在团里的演出中唱过《龙的传人》,他也才得知,这首歌曲在大陆也很受欢迎,包括当时很红的香港歌手张明敏在内,有不少歌手在各种晚会和演出中都唱过这首歌。没多久,侯德健与东方歌舞团产生了矛盾,于是南下广州。
1988年,当时的广电部副部长听说了侯德健的遭遇,向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推荐侯德健演唱《龙的传人》,那一年是中国农历龙年。
那年的春晚已经采用直播方式进行,之前进行了许多次彩排。“我想他们是要确保安全播出,绝对不能出任何差错。”侯德健回忆,春节晚会的几乎每句话都是事先写好脚本的。
但在一次彩排时,主持人蔚华忽然脱稿即兴发问:“你说中国人为什么对龙这么情有独钟?”侯德健回答说:“十二生肖里,其他十一种动物都是上帝创造的,只有龙是中国人自己想象创造的,希望中国人在龙年里有更多新的创造。”
这段脚本里本来没有的即兴发挥被导演认为十分不错,就在除夕之夜的直播中采用了。那晚,侯德健抱着一把吉他,以缓慢、抒情的方式演绎了这首歌曲——当年李建复的首唱版本采用的是进行曲节奏,侯德健一直不喜欢这首歌被配以昂扬的进行曲节奏,因此,他自己在各种场合演唱时,都会改为舒缓的抒情节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