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米诺的咏叹调(选自《魔笛》)长笛谱

栏目:长笛曲谱 发布时间:2020-03-04 12:10 浏览次数:

塔米诺的咏叹调(选自《魔笛》)长笛谱该歌谱演奏者为莫扎特,歌曲名称为塔米诺的咏叹调,歌谱类型为长笛谱。二幕或四幕歌唱剧,是莫扎特四部最杰出歌剧中的一部,这部歌剧取材于诗人维兰德(c. m. wieland,1733-1813)的童话集《金尼斯坦》(dschinnistan,1786-1789)中一篇名为"璐璐的魔笛"(lulu oder die zauberflöte)的童话,1780年后由席卡内德改编成歌剧脚本。

塔米诺的咏叹调(选自《魔笛》)长笛谱

塔米诺的咏叹调(选自《魔笛》)长笛谱

演出情况

1791年9月30日在维也纳郊外的狄亚·维登剧院(Theater auf der Wiede)首次公演,由莫扎特本人担任指挥。此剧首演时,并没有获得特别的热烈欢迎。可是每次再演,人望就增高,一星期后莫扎特在写给妻子康丝丹彩的信中曾表示:“我刚从歌剧院回来,今晚照样爆满。像咏叹调“知道爱情的男人”以及第一幕的银铃的场面,跟往日一样安可了……”
由此可见,当时听众的喜爱跟今天没有什么差别。随后此剧的上演次数是:1791年10月就有24次的记录,次年11月3日演出第 100场,1795年10月22日是第200场。这些记录是由席坎内德所发表的。
后来,此剧又开始了国际性的演出。在柏林的首演是在1794年;在巴黎初次演出是1801年8月20日;在英国首演是1811年;在美国公园剧院初次演出是1833年4月17日,在大都会剧院演出是1900年。
把音乐和对白串连成单纯的歌唱剧,本来是以德国北方为中心的,但不知不觉间也传到维也纳,而且逐渐发展成童话歌剧般的样式,成为多彩多姿的独特样式。而《魔笛》可以说是歌唱剧最后集大成之作。从音乐方面看,莫扎特在此剧中取用了歌剧的各种要素,而且做出统一的表现,创造出真正的综合性古典歌剧。

作品背景

用德语演唱的《魔笛》是在莫扎特生命中的最后一年写作的,也是莫扎特最后一部歌剧。当时的莫扎特生活窘迫、疾病交加,抑郁不得志的作曲家当时的精神处于极度绝望的境况。虽然如此,但莫扎特的创作热情仍很高,所以当维多剧院(theater auf der wiede)的经理席卡内德提出请他为一部德语歌剧谱曲时,他很快同意了。为了方便莫扎特专心创作,席卡内德将作曲家任性的妻子送到外地疗养,并在剧院附近租了一个小房间(魔笛之家)给莫扎特住。1791年7月,莫扎特谱曲到一半的时候接到命令赴布拉格,在雷奥勃尔特二世加冕礼的庆典上指挥他的另一部歌剧铁托的仁慈,同时,他又接受了伯爵的委托,写一部悼念伯爵亡妻的《安魂曲》,莫扎特认为瓦尔塞根是上帝的使者,是来召他回去的,他用全部精力,通宵达旦地创作这首在他看来似乎是为自己而作的《安魂曲》,最后终因体力不支而倒了下来。回到维也纳后至9月,莫扎特终于完成了《魔笛》全剧的谱曲,在仅仅排练了两日后9月30日,于维也纳郊外的维多剧院首演,由莫扎特亲自指挥。
《魔笛》是一部多元化的歌剧,莫扎特在其中放入了许多歌剧元素,他融合了十八世纪以前德、奥、意、法、捷等国家所特有的各种音乐形式和戏剧表现手法,使其音乐语言更为丰富。可以说它是一部集大成的歌唱剧,在当时维也纳通俗戏剧的构架上很好的统一了意大利歌剧与德国民谣的风格,既带有正剧的严谨又包含着喜剧的灵活。 其音乐将神秘、圣洁的宗教色彩和明朗、欢快的世俗色彩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十分动听。而且莫扎特本人十分钟爱《魔笛》这部歌剧,他亲自指挥了第一场、第二场的演出,临死前几小时,他还渴望听到《魔笛》的音乐,他请人把钟放在床头,以便计算时间,在想象着正在进行的《魔笛》演出。
 

相关歌谱

塔米诺的咏叹调长笛谱

:塔米诺的咏叹调长笛谱该歌谱演奏者为莫扎特,歌曲名称为塔米诺的咏叹调,歌谱类型为。二幕或四幕歌唱剧,是莫扎特四部最杰出歌剧中的一部,这部歌剧取材于诗人维兰德(c. m. wieland,1733-1813)的童话集《金尼斯坦》(dschinnistan,1786-1789)中一篇名为"璐璐的魔笛"(lulu oder die zauberflöte)的童话,1780年后由席卡内德改编成歌剧脚本。

塔米诺的咏叹调(选自《魔笛》、独奏部分)

:塔米诺的咏叹调(选自《魔笛》、独奏部分)该歌谱演奏者为莫扎特,歌曲名称为塔米诺的咏叹调,歌谱类型为。二幕或四幕歌唱剧,是莫扎特四部最杰出歌剧中的一部,这部歌剧取材于诗人维兰德(c. m. wieland,1733-1813)的童话集《金尼斯坦》(dschinnistan,1786-1789)中一篇名为"璐璐的魔笛"(lulu oder die zauberflöte)的童话,1780年后由席卡内德改编成歌剧脚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