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歌连奏口琴谱
军歌连奏口琴谱该歌谱演奏者为陈剑晨,歌曲名称为军歌连奏,歌谱类型为口琴谱。陈剑晨6岁开始吹洋萧(简易口琴)。14岁开始吹口琴,从20岁起从事演奏、教学活动。是我国口琴事业的拓荒者之一。陈剑晨为发展我国口琴音乐,培养口琴人才,呕心沥血。
为提高吹奏水平和增加乐理知识,又开设了和声乐理班,口琴师资培训班,并组织了口琴队,以培养口琴演奏人才和教学人才。
仅在口琴会内,据不完全资料统计培训了约二十万名学员。除了在本会开办上列各种班级外,同时还到各大、中学校,工厂、商店和机关团体去担任口琴辅导工作,其间曾在本市和江浙等地设有分会。并在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设有分会。
他们中有的受到口琴音乐的启蒙而转学其他乐种,进行深造,从而成为著名音乐家。
1939年,在国内首创以口琴音乐为电影“红粉飘零”配音。4月,创办了全国唯一的口琴杂志《上海口琴界》月刊,深得中外口琴爱好者欢迎,其间停刊后于1983年经市委宣传部批准复刊并改为季刊由邮局、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向国内外公开发行,但终因经费欠缺,不得已于1986年再度暂停出刊。
上海口琴会在会长陈剑晨的领导下,自创建迄今65年来,不断进行各种演出,除专场音乐会外,还到苏、杭、锡等地巡回演出。
解放后的工厂和学校,纷纷成立了工会和学生会,在成立大会上邀请上海口琴会演出,备受听众欢迎,平均每月要去各处演出十余场,有时一天内要赶三、四个场子。还到电台录音广播,电视台录像,为唱片公司灌制唱片,应邀参加“上海之春”,和上海人民广播电台主办的第72期《星期广播音乐会》演出等共计3O00余场次,单独举行口琴独奏锦标赛四次,评委都是著名音乐家。
陈剑晨为了使口琴演出形式更丰富多彩,早在解放前就首创女声独唱用口琴队伴奏,1953年采用板胡协奏形式演出《胜利鼓》、《陕北组曲》,丰富了演出的音色和音量,又以口琴独奏小乐队伴奏;大合奏中加入各种西洋乐器和民族乐器的配合。在我国口琴界,陈剑晨素以不断创新而著称。60年代又首创口琴、吉他、大提琴组成口琴弦乐四重奏,口琴、手风琴、吉他三重奏等。
在文革后的1980年上海口琴会刚恢复活动不久,就在上海音乐厅举行的纪念该会成立45周年音乐会上又采用这些形式,取得了极好的艺术效果,受到全场听众最热烈的欢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和上海人民广播电台,多次将实况录音报导了这场演出和陈剑晨的创新精神。当年他口琴独奏由小乐队伴奏的乐曲“乡间小路”,被上海人民广播电台录播后,响彻了浦江两岸的大街小巷。
1981年底日本国举办国际口琴录音带比赛时,陈剑晨用板胡协奏形式的口琴大合奏《胜利鼓》参赛,在主办单位的录音广播中得知受到全体评委高度赞赏,荣获合奏比赛第二名,这是我国口琴在当时国际比赛中获得的最高荣誉。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曾以刘小口琴为国争光”为题,作了专题报导。文化部社会文化管理局和中国音乐家协会联合向上海口琴会陈剑晨颁发了荣誉奖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