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乐颂(带歌词版)口琴谱

栏目:口琴曲谱 发布时间:2020-05-05 04:18 浏览次数:

欢乐颂(带歌词版)口琴谱该歌谱演奏者为贝多芬,歌曲名称为欢乐颂,歌谱类型为口琴谱。《欢乐颂》,又称《快乐颂》(德语为Ode an die Freude),是在1785年由德国诗人席勒所写的诗歌。贝多芬为之谱曲,成为他的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的主要部分,包含四独立声部、合唱、乐团。而这由贝多芬所谱曲的音乐成为了现今欧洲联盟的盟歌、欧洲委员会会歌,亦曾被用作罗德西亚1974-1979年国歌《扬起罗德西亚的声音》的旋律。

欢乐颂(带歌词版)口琴谱

欢乐颂(带歌词版)口琴谱

创作背景

作品大约创作于1819到1824年间,是贝多芬全部音乐创作生涯的最高峰和总 结。1=F调,4/4拍。这是一首庞大的变奏曲,充满了庄严的宗教色彩,气势辉煌,是人声与交响乐队合作的典范之作。通过对这个主题的多次变奏,乐曲最后达到高潮,也达到了贝多芬音乐创作的最高峰。乐章的重唱和独唱部分还充分发挥了四位演唱者各个音区的特色。
《欢乐颂》其实是《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的终曲乐章。《第九交响曲》是于1822年秋天开始进入创作阶段的。但贝多芬却几乎花了大半生的时间来酝酿、来筹划。一直到完成了《庄严弥撒》之后,作曲家才开始动笔谱写这部凝聚其一生力量和信念的宏篇巨作。其实《欢乐颂》原本是德国诗人席勒的一首诗作,气势磅礴、意境恢宏。而贝多芬本人正是席勒的忠实崇拜者,这首《欢乐颂》也是贝多芬最钟爱的诗作之一,席勒在诗中所表达出来的对自由、平等生活的渴望,其实也正是一直向往共和的贝多芬的最高理想。所以作曲家从年轻时就开始计划着把这部诗作变成声乐作品,根据专家的研究和史料的调查,在贝多芬早期的一些作品中确实就已经有了后来《第九交响曲》最后《欢乐颂》乐章并不完整、成熟的雏形。他曾经说过:“把席勒的《欢乐颂》谱成歌曲,是我20年来的愿望!”

作者简介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是世界音乐史上最伟大的音乐家之一。他8岁开始登台演出,很早就显露了音乐上的才能。1792年,他到维也纳深造,艺术上进步飞快,创作了大量充满时代气息的优秀作品,包括交响曲《英雄》、《命运》;序曲《哀格蒙特》;钢琴奏鸣曲《悲怆》、《月光》、《暴风雨》、《热情》等。他的作品受18世纪启蒙运动和德国狂飙突进运动的影响,个性鲜明。在音乐表现上,他几乎涉及当时所有的音乐体裁,大大提高了钢琴的表现力,使之获得交响性的戏剧效果;又使交响曲成为直接反映社会变革的重要音乐形式。贝多芬集古典音乐的大成,同时开辟了浪漫主义音乐的道路,对世界音乐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被尊称为“乐圣”。

相关歌谱

欢乐颂胡琴乐谱

:欢乐颂胡琴乐谱该歌谱演奏者为贝多芬,歌曲名称为欢乐颂,歌谱类型为。《欢乐颂》,又称《快乐颂》(德语为Ode an die Freude),是在1785年由德国诗人席勒所写的诗歌。[1] 贝多芬为之谱曲,成为他的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的主要部分,包含四独立声部、合唱、乐团。而这由贝多芬所谱曲的音乐(不包含文字)成为了现今欧洲联盟的盟歌、欧洲委员会会歌,亦曾被用作罗德西亚1974-1979年国歌《扬起罗德西亚的声音》的旋律。席勒的《An die Freude》最早创作于1785年,并收录于隔年出版的杂《Thalia》中[2] ,这首诗是共济会的诗歌。[3] 席勒于1803年对《An die Freude》进行修改,删减了部分词句,贝多芬在第九号交响曲第四乐章中所使用的歌词,便是以席勒1803年版本的《An die Freude》为基础。

欢乐颂(贝多芬《第九交响曲》主题)(线简谱混排版)口琴谱

:欢乐颂(贝多芬《第九交响曲》主题)(线简谱混排版)口琴谱该歌谱演奏者为贝多芬,歌曲名称为欢乐颂,歌谱类型为。《欢乐颂》,又称《快乐颂》(德语为Ode an die Freude),是在1785年由德国诗人席勒所写的诗歌。贝多芬为之谱曲,成为他的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的主要部分,包含四独立声部、合唱、乐团。而这由贝多芬所谱曲的音乐(不包含文字)成为了现今欧洲联盟的盟歌、欧洲委员会会歌,亦曾被用作罗德西亚1974-1979年国歌《扬起罗德西亚的声音》的旋律。

欢乐颂(三重奏)长笛谱

:欢乐颂(三重奏)长笛谱该歌谱演奏者为贝多芬,歌曲名称为欢乐颂,歌谱类型为。《欢乐颂》,又称《快乐颂》(德语为Ode an die Freude),是在1785年由德国诗人席勒所写的诗歌。[1] 贝多芬为之谱曲,成为他的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的主要部分,包含四独立声部、合唱、乐团。而这由贝多芬所谱曲的音乐(不包含文字)成为了现今欧洲联盟的盟歌、欧洲委员会会歌,亦曾被用作罗德西亚1974-1979年国歌《扬起罗德西亚的声音》的旋律